上一页|1|
/1页

主题:浙江制造业大量转入地产业 土地成投资瓶颈

发表于2005-05-23
统计显示今年头两月浙江工业增长率同比回落1.6%

核心提示

虽然有关部门认为浙江工业快速下降是在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过热的投资有所降温;煤电油运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严重制约;以及浙江工业经济存在较明显的结构性缺陷等因素所致。但浙江地产业和建筑业在近3年的飙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尤其是与房地产无关的产业的发展也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全国经济总量第4个超千亿元的省份,浙江经济发展一直以快速、稳健而闻名,尤其是其工业发展速度和工业效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然而,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浙江工业发展出现了一个让人非常担忧的苗头,工业增势迅速回落,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明显后移。

地产业对工业发展形成一定制约

浙江经济贸易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从2004年6月开始,浙江工业增长速度回落较快。12月工业增加值增长14.2%,比5月回落了12.5个百分点;全年的增长率仅排在各省市区第21位。今年1到2月的增长率又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6个百分点,排在各省市区的第16位。

虽然有关部门认为浙江工业快速下降是在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过热的投资有所降温;煤电油运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严重制约;以及浙江工业经济存在较明显的结构性缺陷等因素所致。但浙江地产业和建筑业在近3年的飙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尤其是与房地产无关的产业的发展也是不争的事实。

与浙江工业在全国快速下滑相比,浙江的地产业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态势和规模,近几年却在全国遥遥领先。2004年,浙江的杭州、温州、宁波的房价都进入了全国前十名,其中温州与杭州的房价进入了前5名。在房价涨幅方面,杭州、温州和宁波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也进入了前十名,尤其是杭州与温州曾一度进入前3名,涨幅约在13%左右。

浙江飙升的地产业虽然风光犹在,但对浙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因素。浙江的经济结构是以轻工业为主导的,而与房地产相关的基础原材料工业、钢铁和能源等重化产业在浙江不占优势,这样导致地产业飙升却很难拉动浙江的工业快速增长。相反还会在资金、土地等方面制约工业的发展。这样,在浙江形成了工业和地产此消彼长的格局。无疑在浙江业已出现了地产后遗症:工业受制于地产业。

从投资角度来说,由于浙江近几年房地产业持续飙升,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利润巨大,吸引了浙江大量社会资本进入了房地产业和建筑业。

制造业大量转入房地产业

2004年,浙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一、二、三产业)59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但房地产开发投资1295亿元,增长33.2%,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

同时,由于投资于房地产获利水平高于其他行业,使得浙江原本涉足于制造业的企业,也大量转入房地产业,这进一步削弱了工业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即使在轻工业大市温州,大量制造企业转入了地产业,如由温州9家著名的鞋业等轻工企业组建的中瑞财团,成立之时宣称目标是高端领域,但一开始财团的目标就集中到了房地产业上,首笔业务就圈定了房地产,2004年,以超过1亿元的资金拿下了温州的一块黄金地段造楼盘,还美其名曰打造温州的曼哈顿。

最近,温州公布了纳税百强榜,令人惊叹的是,在这份名单上,以制造业著称的温州,房地产企业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共有42家。而5年前,温州市只有6家地产企业进入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光荣榜,所占比例为17%。这一方面表明温州进入地产业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实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大量获利,还会吸引大量制造企业转入地产业,使得工业越发薄弱。

由于地产业获利极大,赢利水平极高,使得大量投资转入地产业。导致工业投资大幅回落,新的增长点严重不足。“2004年,全省限额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长27.9%,增幅比上年回落52个百分点;全年新开工项目仅增加1.3%,远低于上年50.2%的增幅。全社会工业投资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个百分点,列各省市区第19位。今年1-2月,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3.7%,比去年同期和年底又分别回落68个百分点和21.6个百分点;11个市中有7个市的工业投资负增长。工业投资增长依仗大规模的电力建设,作为工业主体的制造业投资负增长0.9%。

浙江的资本不但在省内大量投资于房地产,就是在省外情况也基本相似。近年来席卷全国的房地产投资热中,浙商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军团。2004年,浙江省银监局公布了《关于浙江企业省外投资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03年浙企在省外投资金额达5300亿元,且接受调查的企业中近五成企业投资房地产。

浙江大量的社会资本不但进入了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并且由于浙江民间资本的投资性比较强,而近几年炒房能获得暴利,导致绝大部分民间资本进入了楼市,目前浙江到底有多少民间资本进入楼市也无从准确的统计,仅温州一地,据测算就大约有1500亿元民间资金在全国楼市中转悠。

2004年,由于宏观调控,银根紧缩,而民间资本进入楼市,这无疑使得缺少资本的工业领域更难以获得足够资本扩大再生产,如果要获得民间资本,其付出的利率必然要高出炒房的获利水平,如温州等地一段时间民间借贷利率飙升到18%,有的甚至达到了30%左右,与高利贷无异。这大大增加了工业生产的成本,制约了浙江工业的快速发展。

昂贵土地成投资瓶颈

房地产飙升,反过来又会拉动地价飞涨,导致长三角商务成本压力不断增大,昂贵的土地已成为在长三角地区企业投资的一大弊病。

2004年长三角商用地上涨7%,住宅用地的地价增长率为12.16%,均大于全国各类用地平均增长率,在全国最高,而浙江尤甚。在浙江尤其是在温台地区听到民企抱怨最多的是土地太少、太贵。如在瑞安,2002年的工业用地需求在1万亩左右,但用地指标只有1500亩。“温州的郊县甚至镇上的土地现在每亩价格很多都达到了25万元左右,价格远远超过上海郊区及苏南的地价。即使是知名大企业,也面临着用地的困难,如正泰在温州的一个工业园,也只有区区200亩。无奈之中,温州不少中小企业主纷纷把目光投向既有土地资源又有优惠政策的外省。调查显示,温州的外迁企业光有一定知名度的有1000多家,整体外迁的企业就有250家左右。涉及的行业有低压电器、针织、服装、灯具等。大量企业资本和企业外迁,对浙江本地工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厂房租金、工资成本的上扬,不但会进一步加快制造业的外流,而且也会影响招商。2004年前3个季度,合同和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幅,浙江分别下降44%和34%,导致工业发展缺乏后劲。

飙升的地产业不但在源头与生产端制约工业发展,而且在消费端同样反制工业。浙江省城调队住户调查处负责人指出,“虽然购房计划或者偿还房贷不会对大多数居民的基本生活造成大的影响,但是一些用于‘改善生活’的消费却会被压缩甚至取消,如购置高档电器和服装、餐饮消费,以及购买私家车等等,而且这种抑制作用的持续时间甚至会长达十余年。”

工业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如果工业不在全国领先增长和优化整体素质,浙江经济就不可能在全国保持发展优势。无疑地产业的飙升、工业迅速下滑的此长彼消的态势,给浙江出了一个难题,对浙江各级政府也是一个艰巨的考验。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