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经济参考报:点评2005年开发商的6大狂言

发表于2006-01-25
爱他也好,恨他也好,你就是离不了他——除非你不想住房。他们是房地产开发商。这一年来,开发商的强势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动摇,他们仍然牛气冲天,口出狂言。虽然资金链绷紧的压力围绕着他们,但随着调控政策效应的渐次销蚀,他们狂傲的心态仿佛隔年的草根,气候稍一转暖,便又露了头。这说明,利益均衡尚未形成,和谐楼市任重道远。不信?看看作为一个群体的他们,从年头到年尾都说了些啥?
发表于2006-01-25
2005年1月,在一次经济论坛上,北京某房地产商语出惊人,他说:“不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买房子,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生产量。在供应量很少的情况下,一定是先满足最富的人。”其理由是,“我是一个商人,我不应该考虑穷人。如果考虑穷人的话,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因为投资者是让我拿这个钱去赚钱,而不是去救济穷人。” 


开发商群体认为这位地产大佬说出了实话,不过是资本逐利本性的自然流露。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原副院长兼总经济师戚名琛针锋相对地指出,“富人优先论”的核心是,城市建设的目标应该是让富人进来,穷人离开。问题是,世界上只有为富人服务、唯富人才有权享受城市建设成果的城市吗? 


点评:初听,“富人优先” 论挺符合“商道”。但联系到房价、收入比越拉越大,不仅低收入人群,就连中等收入人家、白领家庭都在望房兴叹的现实,“富人优先论”的排他性就颇值得警惕了。其实,“富人优先论”外衣之下是大户型、豪华化的开发取向,根子上是“暴利优先”——当建造豪华的大房子可以赚更多的钱时,谁还愿去造普通商品房呢?至于是否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那便是政府规划的事了。这也正是“新国八条”中提出要各地在规划中要普通商品房优先的因由所在。
发表于2006-01-25
11月,上海的一房地产大公司总裁对媒体说,最近有传言说,不少开发商将联手低价倾销脱身。他认为“这是一种对行业、对市场、对政策不负责任的态度,而且可能发展成为一种要挟政府和破坏市场的不理智行为。对此,政府应予重视并加以制止。” 


这话乍听还挺忧国忧民的,有“大局意识”。其背景是,11月份的上海楼市供求关系已逆转,成交量增加不大,新房放量上市,房源严重积压,最多时可售商品房面积高达2000万平方米;按当时的日成交量计算,仅消化存量就要十多个月。一方面是楼市整体低迷,一方面是房价仍处在高位,降幅与老百姓的心理预期仍有距离。一些不愿再“熬下去”的楼盘率先以较大幅度的降价让利打破僵局,以“低价换销量”效果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低价有罪”论不免令人生疑:其真实意图是不是在挺高房价体系? 


点评:同是在房价问题上,房地产老板的态度前后差别咋就这么大呢?!年初时,开发商搞价格联盟,联手炒作楼市、抬高房价时,怎么就没有听说一个开发商站出来要求政府加以制止呢?割老百姓的钱袋没事,卖低价就要政府以“倾销”论处,开发商是不是也太“牛”了?!
发表于2006-01-25
在12月份的上海第十八届房展会论坛上,一位李姓的开发商回忆年初楼市的火爆时说:“那时候,房价卖低了不是钱的问题,是关系到面子的问题——别人都卖得高,你卖低了,就挺没面子的。” 


竟然有一种商品,其利润已经高得让卖家不再在乎所赚的钱的多少,而只在意自己的出价是不是不比别人少。能够形成价格攀比的产业,那该是怎样“牛气”的产业? 


一般而言,成熟市场中的商品价格应是成本加上合理利润。可在房地产市场,竟会出现房子究竟卖多少价合适,连开发商自己心里都没谱的事。“见风涨”式定价,在其他产业不可想象,但在房地产市场屡见不鲜。这说明房价构成已远非成本加合理的利润预期,价格与价值背离得连开发商自己都无法把握。“我们董事会都觉得利润太高了。这样很容易导致盲目投资,对房地产企业不是好事。”一位开发商曾亲对记者如是说。 


点评:“卖少了丢面子”?典型的占了便宜还卖乖!有哪个行业,投资商最苦恼的不是不知道如何赚钱,而是不知道产品卖多少价才是高价、不知道赚多少钱才算是赚足了?但毕竟,价值有规,市场有道,房地产价格在飞涨之时其实早就注定了它今日的回归。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