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居住选择调查

发表于2006-01-19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2004年初的一项研究表明,京、沪、穗、杭四城市的住宅价格与月租金的比值 ,分别约为177、261、194、286 。换言之,假设月租金中的平均费用以租金总额的20%计算,四地买房用于自住的年租金收益率分别仅为5.4%、3.7%、3.9%、3.4%。相比之下,欧美一些国家的房价租金比曾长期在100上下波动;即使近年来受到严重的全球性房价泡沫困扰,比值也从未超过150,显著低于北京和广州,更是上海与杭州的一半。  

直观理解这些数据,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在中国购买住房的投资收益偏低,租房是老百姓更为经济的选择。但是,房地产市场为我们展示的现实,却是老百姓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抢购”住宅。即使宏观调控令一部分人选择了“持币待购”,但这些观望者并不打算长期租房,而是随时准备在房价下跌时加入购房大军。对这种狂热得近乎全民政治运动的购房热情,究竟应该如何解释?
发表于2006-01-19
46.0%的购房者视居住因素为最重要的购房动机,以社会与心理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为首要动机的购房者分别为25.7%、23.4%与4.9%(图)。换句话说,推动人们去购买住房的诸多因素当中,经济因素的分量确实并不重。  
结论与建议  

以资产定价而论,目前的住房资产价格似乎存在“高估”。但购房者热衷于以较高的“溢价”买入住房,恰恰证明拥有住房不单是为了满足居住空间的需求,还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衍生利益,诸如居住安定性、居住质量、“家”的感觉、心理安全感等等,甚至可能构成年轻人婚嫁的前提条件。对这些衍生利益的重视,一部分可能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因而相对不容易改变),一部分可能源于当前的市场环境(因而是可以逐步改变的)。无论如何,只要附着在住房之上的这些衍生利益,被人们所重视而又相对稀缺,购房者就不得不为此支付高额“溢价”。
发表于2006-01-19
从居住因素来看,首先,租房生活的不安定性,是人们普遍不愿意租房的最重要原因(占53%)。此外,租房在装修与布置方面受到较多限制、用于出租的房子通常在房龄、户型、设施等居住质量方面相对较差 、和房东或合租者的人际关系不容易处理都是人们不愿意租房的几大主要原因。  

·购房动机之社会与心理因素  

从社会与心理因素来看,大约六成的调查对象为了“获得真正‘家’的感觉”而选择购房。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因素是购买住房用于结婚。在上海等部分城市,没有住房往往成为男青年在求偶中的重要劣势,而谈婚论嫁中的青年男女也往往因为一房难求而延后婚期。大约四分之一的调查对象涌向售楼处时,带有从众跟风的成分(因为大家都在买,所以自己也要买)。分别有16.2%与10.4%的人购房是为了证明其身份地位或者不丢面子。
发表于2006-01-19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