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无锡三大功能性规划

发表于2006-01-10
  无锡自成特色的城市布局可能在未来五年中定格。在“十一五”各类规划中具有“先行军”作用的城乡近期建设规划总体思路日前框定,这份内容锁定无锡未来五年城市建设方向的城乡空间布局规划,因其直接决定无锡未来城市形象、影响无锡未来发展走向而备受关注。据规划部门透露:“十一五”城乡建设规划对无锡自身优势进行深度审视,以建设“四大名城”为目标,强化“五大中心”功能,此间,充分凸现城市功能性作用的载体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产业规划堪称最大亮点,这也将成为未来五年无锡城市建设的重点。 

    已经基本拟就的“十一五”城乡建设规划,在对无锡重新定义的同时又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从规划草案上可以看出,分析自身现有优势,无锡在“十一五”时期要打造成为最适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名城、最适宜投资创业的工商名城、最适宜创新创造的设计名城、最适宜旅游度假的休闲名城。为确保“四大名城”新目标的顺利实施,规划提出有针对性地打造“五大中心”,即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设计创意中心、旅游度假中心和职业教育中心。规划业内人士表示,“十一五”城乡建设规划最大程度审视和利用了无锡的优势和特色,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一决定无锡未来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城市格局的规划,将理性规避“千城一面”的弊病,有望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自成风格、独树一帜。 


无锡城市骨架将在未来五年中继续发育壮大。规划到2010年,全市市域总人口发展到67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72%-75%。无锡全域由一个特大城市、两个大中城市、12个新市镇和若干个新型农村社区组成,中心城区、太湖新城、蠡溪新城、科技新城、惠山新城、锡东新城构成无锡主城区,澄江中心城区、临港新城、城东新城构成江阴辅城,宜城中心城区、环科新城、东新城、陶都新城构成宜兴辅城。在城市迅速扩大的同时,“十一五”规划着重对各类历史文化、自然生态资源做出保护性“管制”,其中市区范围内历史文化自然保护区面积达520平方公里,生态控制区达340平方公里,这些都是开发建设不可逾越的“禁区”。
发表于2006-01-10
规划一定要有前瞻性!无锡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但规划的步伐总是赶不上前进的步伐,许多道路、建筑物建了拆、拆了建,劳民伤财,给市民带来了诸多不便。纵观无锡周边城市,总觉得规划的比无锡大气,无锡永远显得小家子气,按照上海人的说法---乡下人!不知无锡何时才能真正的赶在时代的风口浪尖,要么保留传统、原汁原味,要么引领潮流、开拓创新,不土不洋是没有生命力的!
发表于2006-01-10
交通要先行啊~~~~~~~~

商业要配套啊~~~~~~~~

服务要跟上啊~~~~~~~~

收入要提高啊~~~~~~~~
发表于2006-01-10
旧城改造--拆

新城建设--造

恢复旧貌——拆?造?

总之最初80年代无锡的城市改造就是一滩散沙,和苏州不同十分短视的选择了旧城改造的方法。结果的确政府是在早期拆迁中赚了一笔低进高出的钱,改完后一看旧城不象旧城,新城不象新城,另外城市也没因改造拉开结构。

旧的水乡风貌没有了,而改造后的市区,其交通和发展空间也很难解决(看看中山路把树砍了拓路就可见一斑)。

与其修修补补,一条路整N次(本人真是见的多了),不如将城市分开,东片的在东片生活,西片的在西片生活,大家不要多往市中心挤,市中心的人少了,自然也不用愁什么市区的交通和空间拓展问题了。分流--这应该就是现在市政府的改造思路。

理解了思路,具体的做法自然明了。市区中未破坏的成片古水乡风貌保护起来,以后可供人瞻仰,而其中商业区,居住区尽量功能分化,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而周围的新城区搞小而全,让大家在住处就能自己自足,除了周末就不用去市区了。新区上班的人多,就沿着太湖大道和开发区造住宅,缩短大家上路线,减少交通压力。

总体来说现在的改造是带有一些补救式的。不过无锡的城市毕竟小,还是能缓解的。但根本的解决,还要在多个市中心真正形成后。而城市特色也不是很容易就能定位好,发展好的。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