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五百年古桥“让路”被拆 遗存是拆一处少一处呀

发表于2005-05-20
18日,笔者途经宜兴市张渚镇桑园场时,发现此地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何家桥因城镇筑路已被拆除。

张渚断桥涧、桃溪涧两支溪水交会于西街上街头,流入桃溪河,在此形成“双溪合流”的美景。明嘉靖十年(1531年),当地人何浦出资在此建造了单孔石拱桥———济安桥。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何氏后人何竹亭出资重修此桥,并改名何家桥,与原先修建的太平桥、毛家桥共同构成了“张渚三桥”。

近500年间,何家桥一直是张渚老街西街通往南门村的交通要道,连桥面的青石板都被昔日往来的独轮车轧出了深深的凹槽。许多“老张渚”都对这座古桥有着很深的感情。

上世纪40年代,当地在“张渚三桥”之间,修“彭公亭”,筑“三贤阁”,建“钓鱼台”,定名为“三桥公园”(现地名仍存),当时美景不逊于“周庄双桥”和“同里三桥”。

解放后,因城镇建设需要,毛家桥率先被拆除,接着太平桥也被改建为单孔水泥大桥,惟何家桥尚存。今年初,因张渚华新西路建设需要,桃溪涧被填平,断桥涧改道,何家桥随之也被拆除。

对此,不少“老张渚”既痛心又遗憾,议论说:推进小城镇建设,改善群众生活居住环境,当地百姓拍手欢迎。

但城镇建设与遗存保护应该和谐统一。

像何家桥这样存在了近500年、具有文物价值的遗存,是不可再生的,拆一处少一处。有关部门若能在筑路规划时,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合理安排道路走向,甚至可围绕何家桥这一古迹建造一些绿化带、小广场,形成人文景观,既保护了遗存,又美化了环境,岂不是一举两得!
上一页|1|
/1页